欢迎访问宜春市生态环境局网站

关于公开征求《宜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时间: 2024-02-20 15:00 来源: 大气科
字号: + - 打印

2024122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的指导意见》(环大气〔20246,更新了预警分级指标,优化了应急响应机制,要求各地进一步更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经认真研究,我局对《宜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3年本)》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宜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意见请于37日前书面反馈我局,电子版请扫描后发送至电子邮箱。

联系人:邓宜江 0795-3998330

址:宜春市宜阳大厦西座1502

箱:ychbjdqk@163.com

附件:1.宜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

2.修订内容汇总表

宜春市生态环境局

2024219


附件1

宜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征求意见稿)

目录

1  总则

1.1  指导思想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2  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市应急指挥机构

2.2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2.3  市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及职责

3  预警分级与发布

3.1  预警分级

3.2  预警发布

4  应急响应

4.1  响应分级

4.2  响应措施

5  组织保障

5.1  资金保障

5.2  监测与预警能力保障

5.3  通讯与信息保障

5.4  物资装备保障

5.5  应急科技保障

5.6  人力资源保障

6  总结评估

7  附则

7.1  预案管理

7.2  预案解释

7.3  预案实施

8  附件


1  总则

1.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实施)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实施)

《江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7年实施)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

《关于印送<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的函》(环办大气函〔2019648号)

《关于印送<关于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函》(环办大气函〔2018875号)

《关于印发<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的函》(环办大气函〔2020340号)

《关于进一步优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的指导意见》(环大气〔20246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全市范围内预测空气质量重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200)的应急处置工作。

1.4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作为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的出发点,加强日常监测与管理,强化预警、预防工作,最大程度降低重污染天气造成的危害。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统一的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系统,按照污染程度,统筹实施区域预警和响应。各地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具体组织实施本地区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3)科学预警,及时响应。加强全市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准确把握空气质量和气象条件变化情况,科学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采取与预警级别对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4)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专业优势,综合采取措施协同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及参与意识。

2  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市应急指挥机构

2.1.1  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成立

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宜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简称市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市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

2.1.2  市应急指挥部组成

市应急指挥部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总指挥,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市气象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教体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交警支队、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广新旅局、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及宜春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阳新区管委会、明月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各平台公司等分管负责同志组成。根据对应工作的需要,必要时增加有关市级单位和部门负责人作为市应急指挥部成员。

2.1.3  市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重污染天气防治和应对工作的决策部署;

2)指挥、协调跨区域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响应工作,督促检查有关部门和县(市、区)人民政府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

3)组织编制、修订和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4)组织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专家组、应急队伍的建设管理以及应急物资的储备保障等工作。

2.2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市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指挥部日常事务,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为:

1)贯彻落实市应急指挥部有关重污染天气防治、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的决策部署;

2)承担应急指挥部的应急值守工作;

3)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形势分析会议,提出预警建议和应急措施;

4)制定市级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提交市应急指挥部审核;

5)配合相关部门承担重污染天气应急新闻发布工作;

6)根据市应急指挥部指示,组织市级有关部门开展对各地、各部门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

7)承办各地在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中需要市应急指挥部协调、支援的具体事项;

8组织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组织开展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9)负责联系相关领域专家,组织专家对重污染天气信息进行会商研判;

10组织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3  市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及职责

1)市委宣传部:负责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的宣传报道工作,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权威信息,协调相关新闻媒体做好信息发布、宣传报道及舆论引导等工作。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2)市发改委:负责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清洁能源保障工作,督促能源企业应急减排。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3)市工信局:协助市生态环境局对重污染天气重点排污企业应急响应专项行动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配合市生态环境局指导各县(市、区)确定在不同预警等级下需要限(停)产企业名单,督促企业实施停产措施。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4)市教体局: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应急行动方案,并督导属地落实。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5)市公安局:负责制(修)定重污染天气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应急行动方案,并指导督查各地禁燃烟花爆竹管控情况。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6)市财政局:负责保障开展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工作所需市本级经费保障,并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7)市住建局:负责制(修)定建筑施工工地专项应急行动方案,并督导属地落实。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8)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制(修)定道路扬尘控制、市政工程建设工地扬尘管控等专项应急行动方案,并督导属地落实。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9)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制(修)定公共交通应急行动方案,实行公共交通应急措施;指导和督促各地加大公共交通保障力度和港口码头的扬尘监管;监督落实交通工程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管控;协助公安交警部门做好道路交通管控。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10)市交警支队:负责制(修)定重污染天气机动车限行应急行动方案,并指导督查各地机动车限行管控情况;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渣土车、砂石车、黑烟车等违规行驶的执法检查工作。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11)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负责组织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为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做好通信保障;协调电信运营企业发送重污染天气相关的防护、预警信息。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12)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制(修)定重污染天气卫生应急行动方案,并督导属地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配合宣传部门做好健康防护知识普及工作。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13)市文广新旅局:负责指导和督促广播电台、电视台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宣传教育等工作;配合市委宣传部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的宣传报道的协调工作。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14)市气象局:负责开展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工作;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开展重污染天气预警和会商;根据气象条件,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15)市水利局:负责制(修)定重污染天气水利工程施工场地扬尘管控应急行动方案,并督导属地落实。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16)市应急管理局:指导和督促各地做好重点污染企业临时停产、限产(降低生产负荷)时的安全生产工作。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17)市生态环境局:承担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办职能;负责组织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分析会商,及时发布监测预警预报信息;配合有关部门制订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专项行动方案。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18)市城投、市创投、市旅游集团、市发投、市交投等平台公司负责所辖项目的施工工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按照应急响应要求配合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19)宜春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宜阳新区管委会、明月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负责统一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组织领导和应急处置工作,成立重污染天气应急组织机构及办事机构,负责修订当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20)广大市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自主减排、共同承担防治空气污染的社会责任。

21)本预案未规定职责的其他有关单位和部门必须服从市应急指挥部的指挥,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开展相应应对工作。

3  预警分级与发布

3.1  预警分级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按照环境质量监测预测结果、空气污染程度、重污染天气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将重污染天气预警级别分为三个级别,由轻到重分别用黄色、橙色、红色标示,按以下条件启动相应级别预警:

1)黄色预警:预测全市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200>150持续48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2)橙色预警:预测全市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200将持续48小时及以上>150持续72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3)红色预警:预测全市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200持续72小时,且预测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300将持续24小时及以上。

4纳入区域联动预警时,根据省级发布的区域预警提示,结合本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确定预警等级,原则上启动的预警等级不得低于省级预警等级。

3.2  预警发布

3.2.1  预警信息发布

黄色预警信息由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批准后发布;橙色预警信息由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审核后,报市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批准后发布;红色预警信息由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审核,经市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同意后,报请市长签发后发布。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旅局及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等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方便公众及时了解预警情况,加强自身健康防护。

3.2.2  预警变更与解除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可根据污染程度变化和最新预测结果,提出预警调整建议,按预警发布程序报批后,适时提高或降低预警级别。

当空气质量改善到相应级别预警启动标准以下,且预测将持续36小时以上时,降低预警级别或解除预警,并提前发布信息。

预警变更、解除的主体及程序和预警发布相同。

4  应急响应

4.1  响应分级

应急响应分为三个等级,黄色、橙色、红色预警分别对应级、级、级应急响应。预警变更或解除后,应急响应同时调整级别或终止。

4.2  响应措施

应急响应措施分为健康防护措施、建议性措施与强制性措施三类,各县(市、区)可根据当地情况,制定更为严格、具体的应急响应措施。

4.2.1  Ⅲ级响应

  4.2.1.1  健康防护引导措施

1)儿童、孕妇、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尽量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

2)中小学、幼儿园停止户外体育课、课间操、运动会等活动。

3)生态环境、卫生健康、教育等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分别按行业和属地管理要求,加强对空气重污染应急、健康防护等方面科普知识的宣传。

  4.2.1.2  建议性减排措施

1)公众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机动车上路行驶;驻车时及时熄火,减少车辆原地怠速运行时间。

2)排污单位进一步加强污染工序生产环节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

3)倡导燃煤电厂、石化、钢铁、水泥、有色、焦化、砖瓦窑、陶瓷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根据大气污染情况适当调整产能,减少污染物排放。

  4.2.1.3  强制性减排措施

  在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前提下:

1)加大施工工地洒水降尘频次,加强施工扬尘管理;加大主干道和易产生扬尘路段机扫和洒水频次,强化保洁作业,减少交通扬尘污染,加油站加大洒水保湿频次,错峰卸油,在高温强辐射时段停止装卸油作业;

2)停止室外建筑工地喷涂粉刷、护坡喷浆、建筑拆除、切割、土石方等施工作业;

3)对纳入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期间应急减排项目名单的企业实施停产限产措施,其中,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的应急减排比例应分别达到全社会占比的10%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应急减排全社会占比之和不低于20%

4执行重污染天气移动源应急减排清单对应预警级别减排措施。除应急抢险、民生保障工程外,未安装密闭装置易产生遗撒的运输车辆停止上路。大宗原材料及产品运输单位(日载货车辆进出20辆次及以上)应制定详细的交通运输源头管控方案并配备有关硬件监管设施,施工工地、工业企业厂区和工业园区内停止使用国三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能源和紧急检修作业机械除外);

5)根据气象条件采取可行的气象干预措施。

4.2.2  Ⅱ级响应

  4.2.2.1  健康防护引导措施

1)儿童、孕妇、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尽量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提醒一般人群避免户外活动,户外作业者开展防护并缩短户外作业时间

2)中小学、幼儿园停止户外课程和活动,必要时进行停课;

3)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对呼吸道疾病患者的防护宣传和就医指导,增设相关疾病门诊、急诊,增加医护人员。

  4.2.2.2  建议性减排措施

1)公众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机动车上路行驶;驻车时及时熄火,减少车辆原地怠速运行时间;

2)倡导公众绿色生活,节约用电;

3)排污单位进一步加强污染工序生产环节控制,适当调整产能,减少污染物排放。

4)倡导燃煤电厂、石化、钢铁、水泥、有色、焦化、砖瓦窑、陶瓷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根据大气污染情况适当调整产能,减少污染物排放。

  4.2.2.3  强制性减排措施

  在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前提下:

1)在级响应措施的基础上,加大施工工地洒水降尘频次,加强施工扬尘管理;加大主干道和易产生扬尘路段机扫和洒水频次,强化保洁作业,减少交通扬尘污染,加油站加大洒水保湿频次,错峰卸油,在高温强辐射时段停止装卸油作业;

2)停止室外建筑工地喷涂粉刷、护坡喷浆、建筑拆除、切割、土石方等施工作业;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码头、堆场和搅拌站停止作业,并做好场地洒水降尘工作。

3执行重污染天气移动源应急减排清单对应预警级别减排措施。施工工地、工业企业厂区和工业园区内停止使用国三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能源和紧急检修作业机械除外),建筑垃圾、渣土、砂石运输车辆禁止上路行驶(清洁能源汽车除外);大宗原材料及产品运输车采取错峰运输措施,停止使用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运输(特种车辆、危化品车辆等除外),柴油车禁止进入主城区行驶;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停驶20%,新能源车除外;

4)对纳入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期间应急减排项目名单的企业实施停产限产措施,其中,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的应急减排比例应分别达到全社会占比的20%15%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应急减排全社会占比之和不低于40%

5)根据气象条件采取可行的气象干预措施。

4.2.3  Ⅰ级响应

4.2.3.1  健康防护引导措施

  (1)儿童、孕妇、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易感人群留在室内,避免室外活动;

2)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可根据情况实行员工休假或弹性工作制;

3)提醒一般人群避免户外活动,户外作业者临时停止户外作业;

4)停止户外大型活动;

5)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对呼吸道疾病患者的防护宣传和就医指导,增设相关疾病门诊、急诊,增加医护人员。

  4.2.3.2  建议性减排措施

1)公众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机动车上路行驶;驻车时及时熄火,减少车辆原地怠速运行时间;

2)倡导公众绿色生活,节约用电;

3)排污单位进一步强化污染工序生产环节控制,调整产能,减少污染物排放;

4倡导燃煤电厂、石化、钢铁、水泥、有色、焦化、砖瓦窑、陶瓷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根据大气污染情况适当调整产能,减少污染物排放;

5)企事业单位可根据空气污染情况采取错峰上下班、调休和远程办公等弹性工作方式

  4.2.3.3  强制性减排措施

  在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前提下:

1)在级响应措施的基础上,加大施工工地洒水降尘频次,加强施工扬尘管理;加大主干道和易产生扬尘路段机扫和洒水频次,强化保洁作业,减少交通扬尘污染,加油站加大洒水保湿频次,错峰卸油,在高温强辐射时段停止装卸油作业;

2)停止室外建筑工地喷涂粉刷、护坡喷浆、建筑拆除、切割、土石方等施工作业;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码头、堆场和搅拌站停止作业,并做好场地洒水降尘工作。

3执行重污染天气移动源应急减排清单对应预警级别减排措施。施工工地、工业企业厂区和工业园区内停止使用国三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能源和紧急检修作业机械除外),建筑垃圾、渣土、砂石运输车辆禁止上路行驶(清洁能源汽车除外);大宗原材料及产品运输车采取错峰运输措施,停止使用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运输(特种车辆、危化品车辆等除外),柴油车禁止进入主城区行驶;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停驶30%,新能源车除外;

4)对纳入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期间应急减排项目名单的企业实施停产限产措施,其中,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的应急减排比例应分别达到全社会占比的30%20%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应急减排全社会占比之和不低于60%

5)根据气象条件采取可行的气象干预措施。

5  组织保障

5.1  资金保障

各级财政部门要为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做好资金保障,支持预警能力建设、运行、维护和应急响应等工作。

5.2  监测与预警能力保障

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按照国家要求建立健全全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建立空气质量信息发布平台,与气象部门联合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会商,提高预测预警能力。

5.3  通讯与信息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应急指挥和预警系统,配备必要的有线、无线通信器材,确定1名重污染天气应急负责人和1名联络员,并保持通信畅通。

5.4  物资装备保障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能与分工,配备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的应急仪器、车辆和防护器材等硬件装备,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5.5  应急科技保障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加强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建立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系统,加强与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联络,充分借助省、市应急专家队伍技术力量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

5.6  人力资源保障

市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配备专门人员负责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提高应对重污染天气的组织、协调、实施和监管能力,保证预警和响应工作落实。

5.7 修订应急减排清单

各县(市、区)按照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和重污染天气减排等有关要求,编修辖区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清单须包括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等排放源的基本信息和相应预警级别下的减排措施,设区市汇总后报省生态环境厅备案,并向社会公开。

5.8 精准实施应急减排措施

纳入应急减排清单的工业企业应制定“一厂一策”减排实施方案,载明企业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涉气产排污环节及污染物排放情况、不同预警级别下的应急减排措施,确保措施“可操作、可监测、可核查”。对生产工序简单,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实施全厂停产、整条生产线停产和轮流停产的工业企业,可只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公示牌”。

6  总结评估

各县(市、区)要根据污染天气应急情况和有关要求,建立污染天气应急启动台账管理和督查制度,对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各项应急措施落实到位。

各县(市、区)要组织对重污染天气应急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在应急响应终止后24小时,将应急响应情况报送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评估报告应包括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发现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等。

7 信息报送

7.1信息报送要求

各县(市、区)应在本辖区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后1小时内向市一级报告,最迟不超过3小时。设区市应在辖区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后1小时内向省一级报告,最迟不超过3小时;省区域预警信息发布后,所涉及的设区市预警情况应及时向省一级报告。

7.2 信息报送内容

重污染天气信息报告分为初报、续报、终报。初报中应包括发生重污染天气城市的预警级别、主要污染物、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内容。续报在初报后每天报送,内容包括预警级别变化情况、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取得的效果等。终报在预警解除后报送,内容包括应急响应终止情况、采取的应急响应措施效果评估情况、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8  附则

8.1  预案管理

预案实施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会同有关部门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市直有关部门根据本预案的规定制定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重污染天气专项应急行动方案。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参照本预案修编本地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8.2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宜春市生态环境局负责解释。

8.3  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宜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宜府办202310号)同时废止。

9  附件

附件: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发布(解除)审批表


附件

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发布(解除)审批表

预警信息级别

发布(解除)时间

预警发布(解除)信息依据

预警发布(解除)信息主要内容

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审批意见

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审批意见

市政府领导

审批意见


附件2

修订内容汇总表

序号

修订条目

《宜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3年本)》原文

修订后内容

备注

1

1.2  编制依据增加2024年文件

/

《关于进一步优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的指导意见》(环大气〔2024〕6号)

2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全市范围内预测空气质量重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200)将持续48小时及以上的应急处置工作

本预案适用于在全市范围内预测空气质量重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200)的应急处置工作

3

2.2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中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修订

(8)组织开展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8)组织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组织开展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4

(10)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10)组织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5

2.3 市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及职责

/

(1)-(19)均增加: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6

2.3 市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及职责

(19)宜春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宜阳新区管委会、明月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负责统一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污染天气应急工作。

(19)宜春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宜阳新区管委会、明月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负责统一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组织领导和应急处置工作,成立重污染天气应急组织机构及办事机构,负责修订当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7

3.1 预警分级中黄色、橙色、红色等预警分级条件进行修订

(1)黄色预警:预测全市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200将持续48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2)橙色预警:预测全市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200将持续72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3)红色预警:预测全市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200将持续96小时及以上,且预测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300将持续48小时及以上;或预测全市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达到500。

(1)黄色预警:预测全市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200或>150持续48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2)橙色预警:预测全市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200将持续48小时及以上或>150持续72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3)红色预警:预测全市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200持续72小时,且预测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300将持续24小时及以上。
(4)纳入省级区域联动预警时,根据省级发布的区域预警提示,结合本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确定预警等级,原则上启动的预警等级不得低于省级预警等级。

8

4.2  响应措施

/

Ⅲ级、Ⅱ级、Ⅰ级响应的建议性减排措施均增加:倡导燃煤电厂、石化、钢铁、水泥、有色、焦化、砖瓦窑、陶瓷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根据大气污染情况适当调整产能,少污染物排放。

9

4.2.1.3  强制性减排措施(4)大宗原材料及产品运输车采取错峰运输措施,施工工地、工业企业厂区和工业园区内停止使用国三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能源和紧急检修作业机械除外);

(4)执行重污染天气移动源应急减排清单对应预警级别减排措施。除应急抢险、民生保障工程外,未安装密闭装置易产生遗撒的运输车辆停止上路。大宗原材料及产品运输单位(日载货车辆进出20辆次及以上)应制定详细的交通运输源头管控方案并配备有关硬件监管设施,施工工地、工业企业厂区和工业园区内停止使用国三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能源和紧急检修作业机械除外);

10

4.2.2.1  健康防护引导措施
(1)儿童、孕妇、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尽量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活动;

4.2.2.1  健康防护引导措施
(1)儿童、孕妇、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尽量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提醒一般人群避免户外活动,户外作业者开展防护并缩短户外作业时间;

11

/

Ⅱ级、Ⅰ级响应的强制性减排措施中均增加: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码头、堆场和搅拌站停止作业,并做好场地洒水降尘工作;执行重污染天气移动源应急减排清单对应预警级别减排措施;停止使用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运输(特种车辆、危化品车辆等除外)。

12

5 组织保障中增加5.7 修订应急减排清单和5.8 精准实施应急减排措施

/

5.7 修订应急减排清单
各县(市、区)按照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和重污染天气减排等有关要求,编修辖区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清单须包括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等排放源的基本信息和相应预警级别下的减排措施,设区市汇总后报省生态环境厅备案,并向社会公开。

13

/

5.8 精准实施应急减排措施
纳入应急减排清单的工业企业应制定“一厂一策”减排实施方案,载明企业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涉气产排污环节及污染物排放情况、不同预警级别下的应急减排措施,确保措施“可操作、可监测、可核查”。对生产工序简单,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实施全厂停产、整条生产线停产和轮流停产的工业企业,可只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公示牌”。

14

6 总结评估

各县(市、区)要组织对重污染天气应急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在应急响应终止后3个工作日内,将应急响应情况报送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各县(市、区)要组织对重污染天气应急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在应急响应终止后24小时内,将应急响应情况报送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15

6 总结评估后增加7 信息报送

/

7 信息报送
7.1信息报送要求
各县(市、区)应在本辖区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后1小时内向市一级报告,最迟不超过3小时。设区市应在辖区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后1小时内向省一级报告,最迟不超过3小时;省区域预警信息发布后,所涉及的设区市预警情况应及时向省一级报告。”
7.2 信息报送内容
重污染天气信息报告分为初报、续报、终报。初报中应包括发生重污染天气城市的预警级别、主要污染物、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内容。续报在初报后每天报送,内容包括预警级别变化情况、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取得的效果等。终报在预警解除后报送,内容包括应急响应终止情况、采取的应急响应措施效果评估情况、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16

8.3  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宜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宜府办发〔2015〕48号)同时废止。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宜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宜府办字〔2023〕10号)同时废止。

政务微博